來源:中國合成樹脂網 2024-03-06 10:13:29
兩會即將召開之際,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(下稱“環境商會”)以團體提案的名義建議,改革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制度,增加資金來源補齊資金缺口。設立塑料包裝回收利用基金,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。
在3月1日上午召開的“2024環境企業家媒體見面會”上,環境商會有關負責人介紹,由環境商會起草的《關于改革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的提案》《關于促進再生塑料行業發展的提案》(以下統稱《提案》)已提交全國工商聯。
— 1 —《關于改革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的提案》
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《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》提出,以廢棄物精細管理、有效回收、高效利用為路徑,覆蓋生產生活各領域,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。加快構建覆蓋全面、運轉高效、規范有序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。
“大力推動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,是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重要手段?!薄短岚浮方榻B,截至2022年底,拆解企業已累計處理約7.7億臺廢電器,有效引導電子廢物從個體商販進入正規處理企業。2012至2021年,電子廢物處理企業年實際處理量由1010萬臺增長至8785萬臺。
《提案》介紹,按照《關于調整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補貼標準的通知》(財稅2021年10號),現標準為每臺電視機40~45元、微型計算機45元、電冰箱55元、洗衣機25~30元、空氣調節器100元,較早期下調了30%左右,拆解企業為控制成本必須壓低廢物回收價格,打破了社會回收商和拆解企業之間的利益分配格局。
《提案》稱,當前,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行業發展存在諸多問題,存在基金收支不平衡、資金缺口巨大、出現入不敷出、補貼滯后等現象。調查發現,雖然個別拆解企業建立了回收渠道,但多數企業仍依賴社會回收體系,不掌握主導權議價能力弱。社會回收商為維持以往利潤水平,不愿將廢物低價輸送至正規企業??缡∈羞h距離運輸成本較高,同地域內的廢舊物資競爭激烈。2023年底,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停征,鑒于銜接政策尚未出臺,一些拆解利用企業已經停工,以待政策明朗后再開展經營生產。
“多因素疊加使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價格波動大,基金補貼的最大受益方實質是社會回收商,拆解再利用企業生產經營風險激增,產能利用率不足?!薄短岚浮贩从?,近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上漲,銅、鋁等售價提高,很多回收商開始自行拆解,產生的廢油、廢鉛酸蓄電池、廢催化劑、廢制冷劑等危廢污染突出。
《提案》建議,改革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制度,增加資金來源補齊資金缺口。探索實行針對大宗電子產品的消費者押金退還政策,進一步延伸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。啟動新9類產品處理的基金征收,彌補大家電處理的拖欠資金缺口,維持電子廢物回收利用量的穩定。完善動態補貼機制,平衡好補貼標準與企業處理成本的差異。同時嚴厲打擊私拆等無資質企業拆解行為。
— 2 —《關于促進再生塑料行業發展的提案》
在推進再生塑料循環利用方面,《提案》稱,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塑料生產國和消費國,面臨著嚴重的塑料污染挑戰。塑料再生對于推動中國發展循環經濟、實現“雙碳”目標、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積極的意義。僅以PET聚酯為例,生產端每生產1千克原生PET聚酯產生二氧化碳排放2.15千克,而1千克再生聚酯的二氧化碳排放僅為0.45千克,即再生聚酯能夠有效減少約79%的碳排放量。
《提案》反映,近年來,國內再生塑料價格普遍高于原生塑料,盡管國家鼓勵再生塑料的利用,但在缺少硬性指標約束的條件下,再生塑料生產很容易受到下游采購方意愿、原生塑料價格波動等外部市場環境影響。在國際原油價格降低時,原生塑料價格隨之下降,下游采購方就會減少再生塑料的使用量。再生塑料消費端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。塑料回收高值化利用的進展不及預期,難以實現原料替代范圍的擴大化。
《提案》建議,制定清晰、有約束力的再生塑料行業發展戰略。在充分調研國內塑料行業的基礎上,對于原生塑料制品生產企業提出階段性、定量化的分類回收利用要求,明確包裝中再生材料的使用比例,有效地穩定全社會塑料循環利用規模。給予再生塑料生產和使用企業相應的稅收優惠和財政支持,促進廢塑料利用的規?;投嘣?。
“設立以PET聚酯材料為代表的塑料包裝回收利用基金,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(ERP)制度?!薄短岚浮方ㄗh,遵循“成熟一個,推出一個”的原則,由國家發改委牽頭,參考飲料紙基復合包裝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,從產業相對成熟的PET聚酯材料著手,試行由塑料包裝生產企業繳納基金,支持PET包裝的收集、分選、回收和再利用,以激勵生產商減少塑料包裝,開展產品生態設計,促進再生材料利用。
同時,加快推進食品級塑料原級利用,出臺食品級再生塑料應用的政策法規標準,暢通和拓寬再生塑料應用渠道,擴大廢塑料替代原生資源規模。推動塑料產品碳足跡核算和碳標識認證。建議由國家發改委牽頭,鼓勵政府和龍頭企業加大綠色低碳產品的采購力度,鼓勵消費者購買和使用碳足跡較低的再生塑料產品。
來源:再生PET新視界
聲明:原創內容及視頻等推送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。轉載的目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認為內容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